【經營探討】7-11人均利潤超阿里電商,45年屹立不倒!便利-賦能
本平臺及公眾號(健康產業(yè)全服務):作為一個以“專業(yè)、全面、嚴謹“為特色的服務平臺,致力于為健康有關的企業(yè)及產品提供策劃、投融資、注冊、認證、項目和資產交易等內容的技術咨詢(包括醫(yī)藥/食品保健品/化妝品/器械/醫(yī)療/康養(yǎng)等產品和企業(yè))歡迎關注、推送、轉發(fā)、洽談業(yè)務!!
微信號13925129509(藥界之需)18620885799(企業(yè)交易與投融資)
歡迎以下商圈的人員:藥品、化妝品、健康食品、器械、康養(yǎng)、健體、醫(yī)療、研發(fā)、第三方中心、媒體等領域的投資人、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、經營者、管理者等加
|
掃描下方二維碼,關注微信公眾號,有更多精彩內容
健康產業(yè)全服務 藥企投資與產權交易 藥界之需
醫(yī)改新政不斷:規(guī)則格局變化不可忽略應變之策 |
醫(yī)藥行業(yè)洗牌:醫(yī)界藥界朋友豈可錯過政策紅利 |
開店7千多家,人均利潤超阿里電商

經濟寒冬下,仍有些企業(yè)日進斗金,似乎這次經濟寒冬對它們毫無影響。以7-11為例,門店整體人均利潤甚至超過了阿里巴巴。 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?且聽盛景網聯(lián)集團副總裁、合伙人,創(chuàng)新賦能研究院院長陳勇為大家?guī)淼木史治觥?/span> 以下是2018年9月14日,在盛景網聯(lián)、盛景嘉成主辦的盛景獨角獸成長營上,陳勇老師以“7-11:打造賦能式產業(yè)共同體”為主題的精彩分享。7-11的本質不是一家便利店,它的根本邏輯是一家賦能公司。 7-11的一個董事碓井誠,負責7-11的整個IT系統(tǒng)和運營開發(fā)。我問他:7-11品牌可能不好學,但我也可以去進類似的貨。收銀系統(tǒng)、IT是能學的;導購員、接待員的服務也是可以學的。但為什么7-11不能被模仿? 我們便利店的邏輯跟中國商超不是一個邏輯,中國商超本質是房地產,賺的是租金。中國超市,商品放在哪個貨架上是要交位置費的。無論你是用自我人員推廣,還是招導購員,都要交錢。 總之,超市的任務是收你的租金,賣完以后,超市再提一個流水的點。 超市修了一個公路,然后修了N個收費站,你只要從我這過我就收錢,這是中國超市的邏輯,叫類房地產,收租金的邏輯。但7-11不收任何通道費,也不收任何廣告費,并且看不到任何一個廠家導購員。貨品的擺放,根據好賣與否,自己判斷。7-11不會出現(xiàn)別的廠家導購員和單獨的張貼畫,也不會出現(xiàn)買斷某個架位,買斷一個堆,或是買斷一個端,而是根據市場情況變化。7-11是修了一條高速公路,把所有的收費站都打掉,從而提高效率,節(jié)省油錢,增加收入,減少變質腐化的分賬理念。門店里每天4萬元的流水,這個水是產業(yè)的勢能傾注過來的。7-11把日本兩萬家門店,148家物流公司,170家生產企業(yè)連接起來。產品從廠家出來是2塊,不加價錢給到超市,超市賣4塊,多出來的2塊毛利由7-11和超市分錢。但7-11是不在出廠價上加價的,所以很快就把水導流過來了。7-11最大的特點是不新開門店,而是把已有的門店做轉化。它的很多門店都是由賣酒水或其他商品的店鋪轉化成便利店。開便利店一定要密集,我們的任務是讓便利店賺錢,但不是讓每一個便利店簡單地靠個體賺錢。只有密集開店我的品牌宣傳才能深入人心,讓人難以忘掉。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地方要占據用戶的心智。孤零零一個是沒用的。我見過的最夸張的是在臺灣,有一個十字路口有6家7-11同時存在,間隔不到200米。如果把7-11店鋪分散分布,物流成本就非常高;如果密集分布,物流成本就會非常低,一趟可以送10家。物流效率、配送能力、配送成本和送達時間都完全不一樣。所以7-11的路子和打法是我給你們帶到一個group(賦能共享經濟體)里,整體賦能。因為西二環(huán)是金融街,而且是央企密集的地方,說明有食堂。人們中午不會出來買關東煮、盒飯和飯團,沒有主要客群。而東二環(huán)是王府井,更多是寫字樓,大家可能愿意出來,這是選址的邏輯。
7-11在全球有7萬家門店,員工總數超過45萬,它的體量還是很大的。但Seven&I (日本零售業(yè)巨頭,世界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,7-11是旗下之一)這家公司的總人數是8000人,從它的財務報表來看:2014-2016年,7-11平均毛利為92%。因為7-11的本質是一家咨詢服務和賦能公司, 8000人里有6000個是咨詢顧問,人均負責8到10家門店的服務。即Seven&I 集團唯一的任務就是幫這些小店更高效率地活下去,幫7-11賺錢。數據顯示7-11有99.4%的門店都是賺錢的。加盟一個7-11門店,35萬左右。它會給你提供金融服務以及店面陳列需要的商品。每一個加盟門店每年可以賺的凈利潤大約是25到30萬。這個店是你賴以謀生的店,不是用來投資的。只要你喜歡干或者覺得適合,就讓你安安心心地干上10年、20年,這是7-11的邏輯。7-11在我們眼里是一家非常傳統(tǒng)的便利店公司,但整體人均利潤接近120萬,甚至超過阿里巴巴。讓門店有利潤,才是關鍵。7-11的核心邏輯是機制或者叫賦能。它是一個真正幫人賺錢的公司。7-11在研究用戶上是不遺余力的,它比客戶更懂客戶。7-11把所有門店分成五類:專門做社區(qū)的,專門做寫字樓的,專門做商業(yè)區(qū)的等。凡開一家店,7-11都會把這家店所開位置的立體信息整理出來。比如你開了一家社區(qū)店,附近有幾家學校,幾家醫(yī)院,幾個小區(qū),多少戶人家,方圓三公里的靜態(tài)數據7-11會全部提供給你。并且像學校9月10號開學,10月10號開運動會這些信息也會提前一周告訴你。通常開運動會時,飲料類商品會增加60%的銷售,你要備料。另外,它會把周邊用戶的數據和用戶數據相關的商品規(guī)律,以及同樣門店邏輯的購銷規(guī)律都告訴你。第一點,7-11給這些小店足夠的文化賦能,幫助他們理解如何為顧客著想。但光為客戶著想是不夠的,還要把自己放下,從根本上徹底站到用戶立場上。第二點,7-11不斷進行新商品開發(fā),供客戶選擇。小店要賺10倍,就要進行商品開發(fā),增加很多爆品,可夫妻老婆店做不了。這時,7-11就承擔起商品賦能的功能:所有開發(fā)都可以由我來,你從里面選擇就好。7-11門店所有結賬上的結算鍵盤,很清楚地按照性別把客戶分成五個年齡檔。每個人購物以后,結賬員會大概掃一眼客戶屬于哪一檔,數據直接連接到研發(fā)部門。研發(fā)部門每周做一次經營會,經營會上的產品開發(fā)初衷和實際效果比對結果要在本周內的經營者大會上公布。當公布的產品實際效果與預計效果不一致時,就說明需要開發(fā)新產品。7-11就是不斷用這個數據來進行迭代,并且很早開始執(zhí)行精準為客戶研發(fā)商品的理念。7-11的IT系統(tǒng),經營賦能的核心是如何準確下單傳送到系統(tǒng),然后物流賦能的核心邏輯是幫助你處理好各種定單,為你有效配送,最后是提供融資和經營貸款這樣的金融服務賦能。單品管理是7-11的最核心邏輯,每個門店的3000多個SKU在7-11完全做到了單品管理。通俗來講,哪個商品賣得好,哪個商品毛利高,在后臺都是能看到的。7-11在日本已成為了社會的基礎設施。在日本,每個7-11門店里都有提款機,已達2萬臺,收完款后,直接存到店里面的ATM機,顧客直接從里面取錢再給他們,每天循環(huán)。這個循環(huán)每年給7-11集團帶來60億人民幣的凈利潤,自己拿錢自己存,每天都是70萬日元,存來存去,7-11賺錢,很有意思。他們不用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移動支付。因為日本社會有兩個特點:第二,對信息安全很介意,認為所有的支付都會泄露自己的信息。要想這個社會的成本低,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管理,每個人管好自己,因為所有的管理都是成本。有次我去見7-11的一個供應商,是在日本做食品的,餐廳里的幾十張桌子下,都有一個圓環(huán)。吃完飯以后,各自把椅子扣到圓環(huán)上。問及原因,他說我們沒有專職的清潔人員,只有兩個人進行清潔工作,每日輪值。如果每個人都順手把椅子放在圓環(huán)上,把桌子收拾干凈,他們就沒有什么太多要干的,簡單處理一下就可以走了。如果200多人吃飯,大家都不干這個事,這兩個人就累死了。從這個邏輯來講,管理層級越鮮明、層級越多的公司一定是越低效的公司。毫無疑問,高效率公司是沒有管理的,根本沒必要。在這個邏輯里,7-11的服務,已不再是簡單賣貨的零售店,而是具有高度黏性的社會基礎設施。 政策、時事、解讀、關注-歡迎閱讀、推送

7-11不斷開發(fā)小店所需要的商品。整個流程是:拿到一個概念,讓工廠做一個小樣,然后推到五家門店里去測試,根據測試數據通過與否決定做不做終試。五家門店做完終試以后返到50家門店,定單來了再量產、發(fā)貨。日本的用戶經營方面,沒有中國這么激進;但在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和研發(fā)環(huán)節(jié),同我們很像。7-11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崗位——OFC(首席運營專家),我們叫政委。7-11的OFC(首席運營專家)有2500人,既是顧問又是情報員。每周有一天要全部回到東京開會。但創(chuàng)始人鈴木敏文75歲以后,兩周開一次,上午進行信息分享,下午進行政策宣導,去店鋪拜訪。每個人管10家店,幫助他們進行改善。7-11在日本一共有2萬家店,自營的不到500家,占總量的比例很小。這400多家自營店是培養(yǎng)所有咨詢顧問的場所。這些咨詢顧問的核心能力、核心邏輯就是不斷地精益零售,一定要讓他不斷改善、改善、再改善,這是日本人的邏輯,每天、每周都改善。于我們而言,日本對于文化的改善,是一種工匠精神,是一個不斷優(yōu)化的過程。對他們來講,特別追求如何做出更有價值的單品,如何識別一些銷售比較慢的商品,怎么知道哪些關聯(lián)的東西放在一起是合理的等。比如物流賦能,根本上來講是按照溫度來區(qū)分路線,所以在不同門店、根據不同需求有不同的路線。7-11也為供應商賦能。在日本本土的170多個工廠,140個配送中心,并不都是7-11的。它的任務是把大量門店數據和信息通過IT系統(tǒng)分別傳遞給這些工廠和物流,所以7-11構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分發(fā)裝置。它把小店作為神經末梢,將信息牢牢把握,再以小店為中心把這些信息分解成研發(fā)、生產、物流、配送,在規(guī)定的時間、規(guī)定地點下達給合作方。7-11基本上沒有工廠,也沒有太多的門店,送貨的車是各個物流公司的,但卻擁有整張網絡的服務能力。它是把整個供應鏈,整個產業(yè)鏈的所有產業(yè)隙縫中的水都順著一條管道流到門店進行收割。7-11只提供配送商品的方案,以使得效率最大化。這也是每天流水、利潤比別人高10倍的原因。它把供應鏈的效率都傾斜到最后的門店來,獲取利潤的最大化將其沉淀在店里,而不是單純開一個店。所以在日本的IT賦能里,有一系列的功能可以在里面實現(xiàn)。比如如何擴大熱賣商品,同樣的資金如何用在最爆款的產品上面,減少死貨,如何面對季節(jié)需求和地域的變化改變賣場,如何進行關聯(lián)陳列,如何進行立體陳列,讓顧客多種維度都能看見等等,這些都是由總部不斷提煉實踐中的經驗。單獨從一個店、一個廠、一個物流來看,每一處的毛巾都差不多擰干了。但7-11把這個產業(yè)鏈條打通了,企業(yè)跟企業(yè)之間的強強流水就會聚到門店里。所以它是一個收割企業(yè),把產業(yè)的毛巾擰出水來了,這是很厲害的。7-11的做法是建設命運共同體,在這個過程里它的根本任務是提高產業(yè)效率,降低產業(yè)成本。在日本,7-11單店做到了日均4萬,是中國同行的5到10倍,不僅在于門店的經營邏輯,根本邏輯在于它的商業(yè)模式。它始終抓緊的是夫妻老婆店,幫助他們成就、增長,并且共享精神色彩很濃烈,并不是自營的邏輯。不斷研發(fā)新品,通過營銷的高勢能去推廣,通過不斷測試爆品來幫助這些小店成功。接著是通過賦能體系開門,毛利分層來盈利。7-11放棄了商品的所謂差價、通路費、廣告費,用賦能作為開門型產品,在毛利里進行分成。我曾問一家小店的店主為什么把50%的錢給7-11。店主跟我講,他們跟7-11合作才賺到錢,如果7-11不給予支持,他們是賺不到現(xiàn)在的錢的。也就是說,當你已經成為客戶賺錢的必要元素時,意味著客戶已經離不開你,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。當然,殺雞取卵是不行的。《道德經》里面有一句話叫“人之道,損不足而補有余,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”。一般做企業(yè)都是在行業(yè)里擠壓競爭者,誰弱就把誰干掉,即損不足而補有余。但7-11是反過來的,叫損有余而補不足。由于7-11把自己擁有的能力往外輸出和賦能,不斷幫助不足的人,因此當這個生態(tài)成為閉環(huán)以后,就會形成一個牢不可破,或者說非常有價值的生態(tài)。通過OFC這個關鍵崗位的設置,面向終端一線,以降低總部與加盟店的溝通成本。他們直接指導行動,并開展特別任務進行相應的培訓,通過特許加盟的模式突破人才和資金瓶頸。我并不需要所謂太多的高端人才,而是把夫妻老婆這樣的主體調動起來,釋放能力。我不要擁有用戶的股權和主權,我只是幫助他們賺錢,這樣,大家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。所以七大賦能體系缺一不可,密集開店、高密度開店,占據類房地產的資源。根本來講,便利店位置還是非常關鍵的,好的位置自帶流量。7-11找的是所有好位置的小店,然后把它轉過來,存量改造。即我不去新開店,整個經營里最花精力、最難搞定、最容易有變數的店面位置,是店主自己談好的,剩下的才是7-11跟店主合作。好位置自帶流量,但并不意味著你能做好,這主要是因為你的管理能力、經營水平、商品開發(fā)能力差。但沒關系,我來幫你。今天跟大家探討7-11的案例,根本邏輯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賦能式商業(yè)模式的本質:幫助客戶、經營客戶,站在客戶立場上重新審視整個產業(yè)鏈,發(fā)現(xiàn)低效環(huán)節(jié),最終實現(xiàn)找到價值的洼地,并且在洼地里把水蓄進來形成價值的輸出。
本公眾號(健康產業(yè)全服務):作為一個以“專業(yè)、全面、嚴謹“為特色的服務平臺,致力于為健康有關的產業(yè)提供策劃、投融資、注冊、認證等內容的技術咨詢(包括醫(yī)藥/食品保健品/化妝品/器械/醫(yī)療/康養(yǎng)等產品和企業(yè)),同時為以上企業(yè)提供資產優(yōu)化及批件牌證等方面的交易服務!微信號13925129509(藥界之需)18620885799(企業(yè)交易與投融資) |
歡迎以下商圈的人員:藥品、化妝品、健康食品、器械、康養(yǎng)、健體、醫(yī)療、研發(fā)、第三方中心、媒體等領域的投資人、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、經營者、管理者等加入
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以下賬號:
健康產業(yè)全服務 藥企投資與產權交易 藥界之需歡迎關注本公眾賬號,長按以上二維碼,添加并關注?。∮懈嗌虡I(yè)機會等著你!歡迎轉載本平臺文章,轉載注明來源,歡迎咨詢有關信息與業(yè)務電話:020-36318136 18620885799 13925129509
你 發(fā)表評論:
歡迎